在3月18日,江西省乐平市接渡镇墟里村的古戏台前,热闹非凡。这里,由乐平市赣剧团精心创排的赣剧《李迩王》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前来观看。村民们纷纷赶到戏台前,感叹这场演出既保留了赣剧传统的韵味,又融入了新的元素。“听说这出戏是改编自外国剧作,不仅有赣剧的传统风格,还别具新意。”一位观众张大爷说道。
赣剧《李迩王》是基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《李尔王》改编的,讲述了西唐国的国君李迩,在80岁生日的庆典上决定将国家的土地分给三个女儿。小女儿雪莲因反对父亲的决定而遭到流放,而大女儿紫藤与二女儿罂粟则趁机获得权力,最终将李迩赶出宫门。此剧作为江西省赣剧院90年代改编莎士比亚名剧《麦克白》后又一力作,标志着赣剧与世界名剧的再度“亲密接触”。
导演王秀凡表示,为了忠实呈现《李尔王》故事的精髓,创作团队在三年的时间里,经过七次修订,将原著五幕二十六场戏浓缩为六场戏,如“庆寿分疆”和“夜雨疯审”等场景,同时巧妙融合了赣剧的独特表演形式与唱腔,既保留了莎士比亚剧作的核心精神,又展现了赣剧的艺术风格。
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谢雍军指出,赣剧《李迩王》在故事结构上层次分明,情节紧凑,并且成功地将文武场的结合展现得恰到好处。舞台设计简洁而富有内涵,不仅传达了莎剧中的权力斗争、背叛与救赎等主题,还突显了赣剧的独特艺术魅力。
展开剩余60%在进行地方化转化时,创作团队特别将李尔王的名字更改为“李迩”,并结合《论语》中“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”的含义,成功地将西方悲剧的情感核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。王秀凡提到,这一创意让西方经典融入了更加符合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。
赣剧的表现力在该剧中得到了充分发挥。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指出,剧中的精彩唱段、细腻表演和震撼武打场面,如第四场的“夜雨疯审”中李迩王的“悔不该”唱段,都成功地增强了悲剧氛围,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。同时,该剧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多样的声腔和板式,融合了新元素,进一步拓宽了赣剧的音乐表现力。
北京京剧院原院长刘侗则特别提到,玉玺这一道具在全剧中的运用堪称亮点,巧妙地将抽象的王权具象化,成为了舞台表现的重要符号。尤其是李迩王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,暴风雨中审判公主的情节,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与情感,是对原著的大胆创新。
此外,该剧还打破了常规,创新性地选用了净行演员来饰演李迩王,这一决定为角色的塑造带来了独特的魅力。金色脸谱和怒目时的瞪眼技巧,与疯癫时的抖髯技形成强烈反差,成功地突出了李迩王人物的多重性格。
乐平市赣剧团的花脸演员胡海栋担任了李迩王的角色,团内的青年旦行演员余羽琴则演绎了三公主。乐平市赣剧团团长程慧表示,该剧不仅充分利用了团内演员的优势,也在提升青年演员的舞台经验和专业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。通过这一创作,剧团成功打造了一部经典保留剧目,为赣剧艺术的长期传承奠定了基础。
总的来说,赣剧《李迩王》不仅是一次中西文化的成功碰撞,更是赣剧艺术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重要突破。通过精心的创作与演绎,这部剧展现了赣剧的独特魅力,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。
发布于:山东省